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in,苍山沧海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皖北古镇临涣的水土孕育了“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春秋时期的秦相蹇叔,孕育了“国宝”文物千年土城墙、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也孕育了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让我惊奇的是至今在整个镇区都很难买到一份报纸的临涣,在网络上稍作“摆渡”居然有三万多条与之相关的记录。其中涉及临涣包瓜的资料就有千余条。看来古城临涣连同临涣包瓜早已声名远扬了。

    临涣包瓜原名女儿瓜。春季播种,六月底七月初成熟。瓜熟时节,主人往往筛选丰满滑润、个头适中的鲜瓜,切盖去瓤,入缸初腌,日晒夜露月余后复酱,培四十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壳。然后将加工好的酱杏仁、酱花生仁、酱生姜、酱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陈皮等十余种优质酱菜配料切碎调配,装入酱培成熟的瓜壳内,盖上瓜盖,用细线捆扎结实,一只培酱包瓜就做成了。当地人也称之为“八宝菜”根据配料的不同,又有上八宝和下八宝之分,以满足顾客的多元需求。

    临涣包瓜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清朝光绪初年,南京人潘孝武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根据祖传培酱秘方研制包瓜酱菜。十多年前,我负笈求学在临涣,对包瓜酱菜的独特风味耳濡目染,舌品心悟。和那时许多农家子弟一样,我每隔一段时间就骑着自行车从三十里外的家里驮一次馒头、红薯等干粮。在城墙脚下租赁一间农户闲置的老房子,一个简易的煤油炉和一口两掌大小的钢锅,承载着我每天的温饱。花一元两角钱买只色泽光亮的包瓜,是我每周固定的消费,也是我比较奢侈的消受。把瓜盖移开,里面露出品兰、酱苔、黄瓜、鹿角等配料。我喜滋滋地就着包瓜吃馒头,脆嫩清香,咸甜爽口。那时笃信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我,猜想包瓜应该和西游记中人生果的味道不分伯仲吧。

    在夏初秋末,我存放多日的馒头时常结一些霉菌,我就用水把馒头表层洗静后放在箅子上馏热吃。因为有包瓜酱菜的滋润,我吃起发霉的馒头也狼吞虎咽般,那架势像我第一次吃美味的河豚。清末有诗人赞包瓜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于我而言,食包瓜后忘却了日子的粗砺,学习的艰辛。现在想来,当年沉甸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里也应该有包瓜的功劳。

    客居江南多年,分外想念故乡。数日前回家乡省亲,路过临涣,特意买了几只包瓜,当场剖开瓜肚,一阵清香把我诱惑的垂涎欲滴。酱菜店的小掌柜笑吟吟地说:“名优特产,保准你吃了上瘾。”他不知道我十年前就嗜瓜成性了啊。抽半天空闲爬了一段城墙,居然邂逅了两个金发碧眼高鼻宽肩的老外。看来包瓜在继续温暖古镇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吸引了远方的游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