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in,润泉涌大烧锅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说王琴堂,待第二天早起,这才突然发现,昨天张连启留下的三个盘子有些异样。或者说,若在别人眼里,或许也看不出这盘子与众不同,也就是两个普通盘子。但王琴堂毕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不同来。待看出,也同时大吃了一惊。

    就见其中两个,大小形状尺寸颜色皆相同,均是高沿儿青花大瓷盘。只是盘底花纹,一个是祥云图案,一个是田园风光,应该算作一对。待拿起仔细端详,果然,盘底还有“乾隆三年”字样,即便放在民国元年,这个战乱时代,价值也是不菲。这两个盘子,王琴堂也清楚记得,昨天一个用来装盛大菜,一个用来装盛大蒜闷驴肉。

    再看另外一个,虽与前两个盘子完全不同,是厚底红釉盘子,也是昨晚盛装饺子的那个盘子。待拿起,王琴堂心里更是一惊。就见这个盘子质地虽属一般,但看盘底图案,又是一枝梅花和几棵青竹,梅花暗香浮动,青竹清俗雅脱,竹旁,又录小诗一首。看罢,又顿觉丝丝春风吹来,有拂面之感。

    要知道,王琴堂独喜梅花,且最喜画的也是梅花,画出的梅花形象逼真,迎风摇曳,呼之欲出。但王琴堂看到盘中这枝梅花,又比自己的画作,更胜几筹。再看一旁小诗,更吃一惊:

    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

    再看落款,也非旁人,正是自己最崇拜的前朝进士郑板桥。不用说,这枝梅花,也正是郑板桥所画。

    王琴堂看罢,内心又是一阵激动。都知道,郑板桥素以画竹闻名,几乎从不画梅,而这幅题有郑板桥亲笔诗的画上,有梅又有竹,实属罕见。如是原作真迹,更是难求。王琴堂注视这盘中梅花良久,不免有些爱不释手。

    但王琴堂毕竟就是王琴堂,在看罢三个不同一般的盘子之后,除了心存惊奇,更仿佛当头挨过一棒,不由想到,轻易间,就给自己送出这样一份大礼,又不知这张连启心中,到底怀有何种目的。这样想过,王琴堂更是一沉,自己来安肃时间不长,就连小马都不知自己喜好,张连启又如何知晓自己独喜梅花的呢?

    不这样想,或者说,没有这回事,张连启给王琴堂留下的印象还不错,如果有可能,说不定王琴堂也会像当初提拔小马为实业科副科长那样,力排众议,会任张连启为本届安肃县商会会长。但出了这件事,王琴堂又不禁谨慎起来。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话间,王琴堂已洗漱完毕,先到厨房吃了饭,待回到办会室,见小马也到了。王琴堂本想让小马将三个盘子立即送还张连启,但转念一想,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王琴堂清楚,对于张连启这种人,你不立即送还他,他还不会有别的反应,你一旦立即送往,他不定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呢。不如以静观动,看看他到底有何企图,再做打算不迟。

    于是,招呼小马一声,准备利用上午时间,到梁庄大户老梁家走一趟。老梁家要办米面加工厂,要从王庄引水到梁庄做动力。几天前老梁就来过公署,求王知事到王庄做些协调工作。

    可他们刚要出门,就听大门外锣鼓喧天人声喧哗,由远及近而来。紧接着,就有人进来禀报说,外面有人要见王知事。王琴堂一听,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急忙牵上毛驴就往外走。

    待来到大门外,就见门外停有一长溜马车,再看每辆马车上又都满满装有一车轧好的棉花瓤料。再看第一辆马车前又是锣鼓队,锣鼓队前站有四位老者,这四位老者,王琴堂倒都认识,分别是史进财、汪麟生、刘殿荣、史金忠。

    刚来安肃那天,在公署门口与当地几位老者闲扯,就知道他们皆是安肃城内数得上的富户主人,不但在安肃城街上都开有大小不同的买卖。还共同出资在城西开有一家“德和”轧棉厂。只是这轧棉厂,王琴堂随后就去看过,机子都是“土制”轧花机,不但产量低,生产出的瓤料也不好,只能就地销售。于是,就动员他们最好去购买“洋机器”,生产出的瓤料不但质量好,也可大量销往外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