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in,越沧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木料,也有足够的熟铁铁材锻造铁龙骨。桅杆支索和桅杆中部的架索平台只要钱惟昱提出了设计方案之后,造船工匠马上就可以了解怎么做——虽然不了解其物理原理,而且钱惟昱也不需要这些工匠去了解物理原理。

    有了桅杆支索的协助,剩下的就是拼接高桅杆的事情了。钱惟昱只知道大型西洋帆船的主桅杆一般是靠9环法冷杉木材拼接而成的,至于具体怎么拼,钱惟昱只知道其中有一节节圆柱形的芯材、外面还有八段扇环柱状的包材——就这点常识,还是他后世玩一款叫做《海盗信条》,哦不是《刺客信条3》的育逼骗钱游戏的时候学到的。

    幸好中国古代的木匠比西洋古代的木匠要水平高的多。在欧洲人还普遍依靠船钉固定板材的年代,中国木匠就已经深谙榫接的精妙了。所以遇到这种只能在浅表扎钉子、在西洋人看来需要高深技术才能解决的拼接活儿,吴越造船匠们稍微一试手就知道如何让榫接技术在这上面大显神威了。

    用包材榫接的上等冷杉木材制成了分段桅杆,再在芯材连接部装上了桅杆平台兼任望楼的角色——传统的中式帆船是没有西洋帆船那样的桅杆中部平台的,因为在没有支索的情况下,突兀的平台不仅起不到固定支索、分担扭矩应力的效果,反而是导致重心抬升、扭矩加大的累赘。要想在中式帆船桅杆上瞭望,原本只能靠滑轮升降的箩筐,或者干脆靠爬杆。

    剩下的最终活计,也就是在改造后的帆船桅杆横桁上加挂折叠式横桁支索帆。这一番改良下来,钱惟昱总算是拥有了一台瞭望距离比普通船远上十里地、而且速度丝毫不比两千料大福船慢的五千料巨舰了。虽然这艘船本身价值还不足以消化第一次建造它所投入的“科研成本”,但是这毕竟是中式帆船突破大型化瓶颈的一个巨大创新。

    (说句题外话,其实后来明朝所谓的郑和宝船,如果还是靠那种一根桅杆挂一面主帆的形式。那么就算有铁龙骨,结构强度够,造出来也是艘龟速船。中式帆装的受风极限摆在那儿,注定了传统中式硬帆船最多只适合中型船。)

    ……

    五十艘大船,总计有三千余人的规模。各船水手总计1000人、陈诲麾下精锐飞鱼都水鬼1200人,顾长风亲率的内牙亲兵侍卫500人;另外就是船队中的商人、账房、文吏、对外交涉的各级使节、通译、工匠,还有钱惟昱本人的亲随、丫鬟、小厮等闲杂人等,总计300人——其中,为了和如今崇信佛教的日本人和高丽人更好的沟通,钱惟昱还按照蒋洁茹的建议,在船队里面带了几十个和尚!

    和尚这种东西,在隋唐宋等数朝的对日交往当中,是有非常独到的作用的。当初日本人在大唐三百年间十四次派出正式遣唐使(日本派出遣唐使历史上总共是十七次,但是有三次不是正式使节,而是迎送使。)次次都是由僧人担任其中的最重要角色,而且日本在大唐三百年间派往唐朝留学的,也九成九都是僧人。可以说这个年代的和尚,在日本就是扮演的那些占据了舆论主导权的公知阶级。

    因为船队庞大,总计超过六万石的有效载重让这支船队除了运输三千人员和对应的兵甲器械、粮秣箭矢、辎重补给之外,还运输了五万石的华夏货物。

    其中最大的重头是钱惟昱今年在苏杭湖秀严五州范围内大肆收购的春茶,总数超过了一万五千石,占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原本这个时期远洋贩售的茶叶,上等的是团茶,中等的是珠茶,下等的是茶砖。如今钱惟昱手上,却有蒋洁茹那素心巧手炮制出来的“炒茶”。

    炒茶之外,其次重要的是书籍和文房四宝——汉造书籍的质量一直是碾压日本和高丽图书的存在,而且日本人至今连雕版印刷术都没有,所有书都是手抄的,价钱更是腾贵。

    至于其他大宗的货品无非是各色品相的绸缎织物,又分为苏绣、杭锦、胡丝……总数也超过万石;再次之还有瓷器、象牙、珊瑚等货品,这些东西卖给大食人和辽人本是非常走俏的,只是日本人自己也颇懂一些制瓷工艺,所以粗制的瓷器卖不出好价,只能在对日贸易中占到第三等的地位。

    最后则是南洋香药、雪盐等吴越国自己也要从南洋采买、倒腾的二道贩子转口贸易品。

    这些东西,也不一定都是卖给日本人和高丽人的。毕竟他们如今也都是穷人的国家,一次性卖的太多,他们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买,说不定还会冲低这些中土特产在这些国度的价钱。所以钱惟昱此行的目的,有些东西只能是作为礼品用来结交这些国家某些值得拉拢的人,或者说卖剩下的只能以物易物换一堆倭刀回来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